请填写你的联系方式

如有最新备考攻略或资料,我们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你

×

首页 >> 最新动向 >> 新闻资讯

英国脱欧后英国留学还安全吗?

2017-09-12     1380浏览   

     英国脱欧之后,再加上最近留学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很多人都对英国留学安全非常关心,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化视角解读英国政局

  在过去的两年间,英国“脱欧”给外界造成“政局不稳”的印象,这么大的“动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大多数情况下,保守的英国人不会轻易改变,希望维持现状。但前提是,不能委曲求全。

  我本人2003年至2004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MBA,那时正赶上欧盟“东扩”,而且布莱尔政府时期经济稳步增长,所以英国政府鼓励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在当地就业。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PSW(Post Study Work)签证,为有意留在苏格兰工作的毕业生签发两年的PSW签证,也叫Fresh Talent签证,英格兰则是一年,找到工作后,由雇主为外籍员工申请工作许可(Work Permit)。

  但到了2008年后,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进入萧条期,那时我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负债数百亿英镑,险些倒闭。


英国留学


  而此时,欧盟体系内,东欧的大量移民已经严重影响了英国人的就业和养老,据说仅爱丁堡一地,匈牙利人几乎占到了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财政危机严重,几乎到了“国家破产”的边缘。欧元区沉重的债务负担让大英帝国苦不堪言,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英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边界”遭到了挑战,他们担心由于“国际化”丧失自主权。英国人既不期望发号施令,也不喜欢俯首称臣,他们希望自己做主。

  2010年卡梅伦政府修改移民法案,限制欧盟之外的人员在英国工作,最终促成了2012年起全面关闭PSW签证的局面。

  英国内政部将海外留学生作为移民对象的出发点,在“脱欧”之前很可能是针对亚洲地区的英联邦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在“脱欧”之后则是东欧国家,中国留英学生与此关联度不大。

  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脱欧”事件,中国学生留在英国工作的几率一直不高。

  脱欧前,中国人的工作竞争对手是东欧人;脱欧后,我们的竞争对手又变成英国人了,难度不相上下。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英国人虽然骨子里傲慢,但他们并不歧视外国人,也不敢歧视外国人。

  制度化的自由、民主是英国人首创的,几个世纪积累而成的法制观念、理性思维、平等意识,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

  英国人不能容忍歧视、虐待、戕害、人格侮辱,这在英国是属于重罪范围。

  媒体对安全形势的解读

  英国媒体基本上是私人占有,媒体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对突发事件比较敏感,反应快,报道力度也很大。特别是对恐袭、大火等要闻,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常常是长篇累牍地连续报道,造成铺天盖地的声势。英国当地人对此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但这样的声势会给咱们国内的受众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毕竟在中国大陆,官媒占据统治地位,新闻检查制度相对严格。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认为“新闻联播”的播出内容是70%的领导讲话、20%的中央精神贯彻实施、10%的国际负面消息。

  客观上讲,针对国际新闻,也不能怪央视总是挑选“坏事”报道,其实外媒的报道里,总体而言,正面的本来就不多。

  国内媒体的作用是喉舌,国外媒体的作用是监督。

  这样一来,英国新闻报道的形式传到国内,从事件发展进程,到专家点评,尺度都很大,给国内造成一种印象——英国的安全环境比国内差多了。显然,这是国内不了解英国媒体的报道方式而造成的误解。

  另外,英国媒体的尖酸刻薄、冷眼旁观,与英国人的思辨意识密不可分。

  用半瓶水来分析英国人,更容易理解。通常,我们更注意瓶子中有水的部分,而英国人则更关注没水、空空的部分。换句话说,英国人的观察角度往往先从事物的负面切入,然后再进入正面的部分,正负相权衡,才能做出定性判断。

  英国人这种略带悲观色彩的辩证思维,让他们近乎刻板地追求理性,因此得到英国人的正面评价并不容易。

  遇到重大事件,从媒体上总能感受到英国人冷冷的评论,或是笑里藏刀(应该是冷笑)地批评英国政府无能,或是因为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而用外交辞令宣泄心中的不满。这样一来,会加深国内的负面印象,而且似乎还有当地人的“佐证”!

  在英国学习、生活、工作了十几年,我能够理解英国人“言过其实”的那一面,他们说得都对,但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我还是相信,这个国家完全没有报道的那么可怕。

  圈内人的观察和评价

  2003年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在校外租房子的时候观察到,很多房子没有防盗门,窗户上也没有防护栏,门锁竟然是老式的撞锁,在国内都不一定能找到了。我有些不放心,房东不紧不慢地说:

  No worries. We are in West End. You can’t have a safer place. 放心,这里是格拉斯哥西区,没有比这儿更安全的地方了。

  后来我才发现,附近的楼群都是用的这种锁。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英国是个安全的地方。

  国内更希望壁垒森严,房子有防盗门、街上有警察,这样才安全。但在英国,人们反而会因为受到约束而恐慌。

  英国人珍视生命,但他们更期待自由,几百年来一直尊崇法律,而法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自由。

  另外,英国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传统,保护了个体的独立性、社会的多元性,却不善于在短时间内定性、决策,不能当机立断,从而延长了试错过程。

  比如英国至今还没有设置地铁安检系统,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不过,从最新动向看,英国的安保措施将进一步升级。

  2017年6月2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说,她用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阐述对国家安全的强硬态度。

  多年来,英国在反恐和确保公民自由的天平上始终左右摇摆、投鼠忌器。此次公开提出要建立反对极端主义委员会(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extremism),同时抑制极端思想的网络传播,反恐终于进入了制度保障阶段。

  本来留学安全方面的事,不好说太多,担心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心。学生和家长朋友在留英前有顾虑,完全可以理解。

  如何客观、冷静地分析目前英国的局势,对留学圈的业务至关重要。总体而言,在英国,安全问题还算不上什么突出的矛盾,也不会动摇英国作为中国学生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地的地位。

  我当年留学时,每个周末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还是特别年轻的学友,平时别忘了常与家人保持视频通话,让父母放心,这样自己才能更安心地在英国学习、生活。


上一篇 : 英国秋季入学还没搞定签证?会被拒签10大原因解析

下一篇 : 哪些情况需要申请英国大学预科?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A/OLevel

f8a980a0955e22192d495bba24f87ac.jpg

留学咨询

A/OLEVEL考试信息网免责声明

(一) 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有大量转载的留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 免费学习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出国留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文章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联系。

本课程由课窝教育新加坡中心提供服务与支持。

我要提问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你的查找时间,请将你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你联系

  • 获取验证码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