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3 1659浏览
近日,英国这个国家貌似被恶魔藏身了似的。自从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开始,烦心的事就接连不断的发生,特别是2017年以来发生在伦敦和曼彻斯特的恐怖袭击和爆炸事件,裹挟着英国政坛的起起伏伏,让人们忽然觉得英国出问题了,甚至开始怀疑或重新审视留学英国的决定。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7年6月14日下午一点左右,番茄公寓的李总在英国大学校代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则消息:位于伦敦西区的Grenfell Tower公寓大楼起火,大火造成50多人受伤,消防人员确认有遇难者,具体数字不详。着大火的事再掺进来,已经不是添堵的问题,担心中国留学家庭会因此陷入心理恐慌。
水火无情,英国人遭受的“火浴”是刻骨铭心的。1666年9月初,被鼠疫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伦敦居民,又遭受了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火势从一个面包房蔓延开去,持续了四天之久,烧毁了全市十分之一的房屋,上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伦敦公寓的火灾的原因还在调查,但或多或少也会触及到即将留英的中国学生及家长的神经。
番茄公寓的李总准备联合部分英国大学,在7月初举行专场行前会,探讨留学英国的安全问题。
偏巧,两天前我刚刚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解答了媒体有关英国安全形势的问题。
本来留学安全方面的事,不好说太多,担心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心。但考虑到英国近来一系列事件还是惊动了国内的主流媒体,就此与学生、家长朋友聊几句,让我们一起直面留学前的顾虑,同时也支持相关的说明会,把英国大学、业内人士的读解与中国留英学生及家长一起分享。
我在与《广州日报》的记者沟通时,特意强调了中英两国媒体报道方面的体制差别。
英国媒体基本上是私人占有,媒体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对突发事件比较敏感,反应快,报道力度也很大。特别是对恐袭、大火等要闻,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常常是长篇累牍地连续报道,造成铺天盖地的声势。英国当地人对此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但这样的声势会给咱们国内的受众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毕竟在中国大陆,官媒占据统治地位,新闻检查制度相对严格。
这样一来,英国的新闻报道的形式传到国内,从事件发展进程,到专家点评,尺度都很大,给国内造成一种印象——英国的安全环境比国内差多了。显然,这是国内不了解英国媒体的报道方式而造成的误解。
另外,英国人的思辨意识深入骨髓,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对事件性质的解读。
用半瓶水来分析英国人,更容易理解。通常,我们更注意瓶子中有水的部分,而英国人则更关注没水、空空的部分。换句话说,英国人的观察角度往往先从事物的负面切入,然后再进入正面的部分,正负相权衡,才能做出定性判断。
英国人这种略带悲观色彩的辩证思维,让他们近乎刻板地追求理性,因此得到英国人的正面评价并不容易。
遇到重大事件,从媒体上总能感受到英国人冷冷的评论,或是笑里藏刀(应该是冷笑)地批评英国政府无能,或是因为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而用外交辞令宣泄心中的不满。这样一来,会加深国内的负面印象,而且似乎还有当地人的“佐证”!
在英国学习、生活、工作了十几年,我能够理解英国人“言过其实”的那一面,他们说得都对,但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我还是相信,这个国家完全没有报道的那么可怕。
历年欧洲独立机构评出的欧洲安全城市里,英国有很多城市都在榜单上。
当然,从制度角度说,英国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英国政府的“掌控力”远远弱于中国,特别是撒切尔夫人执政后的英国,更靠近美国式的小政府模式。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卡梅伦政府上台后就大规模地削减公共开支,造成英国很多警局裁员,警力严重不足,对付恐袭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英国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传统,保护了个体的独立性、社会的多元性,却不善于在短时间内定性、决策,不能当机立断,从而延长了试错过程。
为了保护公民的出行自由,英国至今还没有设置地铁安检系统。
英国人珍视生命,但他们更期待自由,几百年来一直尊崇法律,而法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自由。
强调个人自由的时候,也还要顾及别人的自由,而在复杂的社会中,这两者又常常是矛盾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建议留英的中国学生在敏感时期不要乘坐地铁,不与陌生人外出或聚会(多与熟悉的外国同学在一起交流)。
居住在英国时,特别要注意火灾报警,一旦有火警必须毫不犹豫地迅速冲到安全地带(不要乘坐电梯)。
平时别忘了常与家人保持视频通话,让父母放心,这样自己才能更安心地在英国学习、生活。
上一篇 : 经济学专业最好的13所英国大学排名
下一篇 : 英国学生对大学满意度连续五年下跌
(一) 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有大量转载的留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 免费学习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出国留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文章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联系。
本课程由课窝教育新加坡中心提供服务与支持。
友情提示:未经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书面认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本网站内容:否则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264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16 Powered by marler.cn
版权:
2017-2021 AOLEVEL.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