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2572浏览
今天课窝A/Olevel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A Level文学名著解读:从11个角度来看哈姆雷特,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能够学到知识。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讲述复仇的悲剧作品,最早发行于1603年。
熟悉莎士比亚的同学并不陌生他作品的故事情节,但我们仍然可以探究在这部作品里面,莎士比亚是怎样遵循他一贯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在哪些方面挑战了这类作品的写作传统。
我们需要先考虑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因为会影响这部戏剧的撰写:
长期统治的君主的过世
对宇宙形成观的挑战
新大陆的发现
欧洲大陆上政治和宗教的冲突
在分析中,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哈姆雷特的窘境是否与这样的时代背景相关,并尝试着为情节背后更大的问题寻求答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角色本身也是最有名的悲剧英雄。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你是把他当作一个没有决断力、永远不可能有能力统治丹麦的弱者?还是灵敏机智却被腐败和欺骗毁灭的智者?他究竟是命运的受害者?还是被他所处环境限制之人?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情节介绍
全剧始于丹麦王国的艾森诺城堡的一个午夜,一队站岗哨兵惊恐地发现去世国王的鬼魂。而这个鬼魂,实际是哈姆雷特的父亲。鬼魂对哈姆雷特说他实际是被他的兄弟克劳迪谋杀的,并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哈姆雷特答应了,虽然对父亲的遭遇、母亲的背叛、以及他即将不得不做的事而感到悲愤不止。
贯穿全剧,哈姆雷特用了大量的时间纠结于他是否应该完成父亲对自己的嘱托。他选择装疯卖傻,虽然剧中好几处他表现得相当明智,但总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他真的疯了。克劳迪开始怀疑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和他母亲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因为她夹在自己的儿子和新丈夫之间,不能动弹。
克劳迪向他的御前大臣波隆尼尔德寻求帮助,并指派他成为哈姆雷特身边的卧底。因此,他们利用了与哈姆雷特陷入爱河的波隆尼尔德的女儿欧菲莉亚,这导致哈姆雷特无情拒绝了欧菲莉亚。同时,哈姆雷特的大学同学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也被克劳迪安排前来监视他,为了找出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
终于哈姆雷特找到机会重现先王被谋杀时的情景,克劳迪如坐针毡的反应让哈姆雷特确信他的叔父做了亏心事。哈姆雷特想要杀了克劳迪,却因为克劳迪正在祷告而旋即停手,因为哈姆雷特不愿意自己的报复行为亲手送有悔意的克劳迪上天堂。
讽刺的是,观众们都知道克劳迪实际不是在祷告,因为他不会愿意放弃他获得的一切。哈姆雷特于是开始和自己的母亲产生冲突,并一步步劝服自己克劳迪是罪恶的,而这个时候哈姆雷特无意间刺伤了被派来卧底的波隆尼尔。
出于恐惧,克劳迪把哈姆雷特送往了英格兰属地,并安排哈姆雷特和罗生克兰、盖登思邓一同前往,而且下令只要一抵达目的地就杀了哈姆雷特。幸运的是,哈姆雷特发现了这个计划并成功逃回了丹麦,当他回到丹麦,她发现欧菲莉亚因为他的离开而发疯并出于悲伤而自杀,她的哥哥雷尔提被克劳迪煽动立誓要杀了哈姆雷特为自己的妹妹报仇。
一场决斗正在谋划中,雷尔提在克劳迪的教唆下准备了锐利的毒剑,此外,为避免雷尔提杀不了哈姆雷特,克劳迪甚至准备了毒酒让他作为庆祝之用。
在决斗之前,哈姆雷特和雷尔提在欧菲莉亚的棺木前发生了冲突,而决斗本身也没有完全依照计划发展:
首先纨绔子弟葛簇特不知情地喝下预计毒死哈姆雷特的庆祝酒,哈姆雷特也被雷尔提用剑刺伤且中了致命剧毒,但哈姆雷特接着反击回去,同时也用毒剑深深刺中雷尔提。
葛簇特之死证明了酒是有毒的,雷尔提之死证明了克劳迪的奸诈,他希望得到哈姆雷特的原谅。而哈姆雷特在他死前用有毒的剑刺向了克劳迪,并逼克劳迪喝下有毒的酒完成了他的复仇。
皇后因误饮毒酒致命后,仍不忘警告哈姆雷特酒已被下毒。断气前,雷尔提对哈姆雷特坦承了一切。最终只有赫瑞修,哈姆雷特的好友活了下来,并以哈姆雷特之名告诉世人这个故事。
二、角色分析
以下是对各个角色可能的性格分析,但需要注意任何观点都要建立于文本材料的支撑之上,有些可能会看起来相互矛盾,所以需要学生自己自主分析。
三、作品角度
以下是一些分析、阅读《哈姆雷特》的几个角度,它可以是题目的提问对象,也可以是你答案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它都可以成为你深度阅读这部戏剧的几个方向。当然你需要在答题时引用文本支持并发展你自己的观点,这能够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潜台词。
1、复仇
《哈姆雷特》是一部有关复仇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希望为他父亲之死而复仇,然而他太过于遵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的单一思想。雷尔提和福丁布拉与哈姆雷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当福丁布拉能够义无反顾地上战场,哈姆雷特却始终担忧他每一步的复仇计划,导致了他长时间没有行动。
2、责任
对国家以及家庭的责任在整部剧中从多个角度展现出来。哈姆雷特、雷尔提和福丁布拉都体现了他们作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欧菲莉亚也是这种需求的受害者;葛簇特被夹在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中动弹不得;甚至克劳迪也认为他自己的所有行为是出于他对国家的责任。除了福丁布拉,其他所有角色都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与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产生的冲突。
3、病态
这个话题也在整部剧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丹麦被描绘为“腐烂的”国家;哈姆雷特的本质被刻画为“有害”;克劳迪可以被形容为丹麦腐败的中心,向丹麦政治的各个分支传播着这种病态。
4、疯狂
哈姆雷特究竟有没有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哈姆雷特的行为在戏剧的大部分情节中都处于发疯的边缘,但多数我们都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周围世界的恼怒以及遭遇的悲痛的合理化反应。看似发疯的行为实际承载着深刻、清晰的理解。疯狂与理智的碰撞、幻想与事实的冲击是这部戏剧刻画的冲突的核心。
其他可以分析的角度:
5、幻想与现实
6、自然与矫作
7、背叛
8、戏中戏
9、死亡与重生
10、良心
11、哈姆雷特的独白
根据以上解读,大家可以试试看从不同角度重新看这个故事,理解不同人物的碰撞,或同一人物的内心变化。
上一篇 : 小编给你介绍A Level物理真题+解析
下一篇 : 关于A-Level考试局的那些事儿
(一) 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有大量转载的留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 免费学习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出国留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文章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联系。
本课程由课窝教育新加坡中心提供服务与支持。
友情提示:未经A/OLevel考试信息网考试信息网书面认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本网站内容:否则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264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16 Powered by marler.cn
版权:
2017-2021 AOLEVEL.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